• 介绍 首页

    梵行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第九十二章曲岭
      曲岭地广人稀,风景秀丽,地处北燕国地域的中段位,地处平原紧挨豫州,故也称作中曲。
      这处地名里虽有一个岭字,当地却并没有巍峨的山峰,仅有些不高的小山岭,山林也不深一天就能翻过。
      平原地区土地肥沃,水源充足,气温适宜,是农耕的绝佳之地曲岭也盛产各种农作物,因地广的缘故当地亦有众多牧场,牛羊马数不胜数,百姓的生活也比别的州要富足不少。
      曲岭一处名叫李杜的小村落里,乡间田野不少农夫拿着锄头到田间劳作,立秋时节麦子已经收割完毕,种上了其他农作物。
      正午时,烈日炎炎,田里劳作的人出了一身的汗,衣衫都洇湿成深色。
      远远地听到女人叫喊的声音,李山广停下锄头抬头去望,田头站着一个女子,面容清秀,穿着灰蓝布衣,头发插了一根荆钗,她手臂上挎了个竹篮,一块布盖的严严实实。
      女人招呼道:“当家的,过来吃饭了。”
      李山广当即便堆满了笑容,随手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,应道:“好嘞。”
      两人一道走到田野前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下,女人将竹篮里的饭菜取出来,李山广到旁边的小溪里洗手,回到树下女人递给他布巾,擦净手后端起碗便吃了起来,干了半天的农活腹中饿极,吃饭也狼吞虎咽,女人见他吃的急又从篮子里拿出竹筒,里面装的烧好的白水。
      李山广吃完饭,女人收拾好碗筷就离开了,他背靠树干歇息片刻,等过了这最热的时刻再去接着劳作。
      此时田埂里的农户都在背阴处吃饭歇息,口中谈论的家长里短的琐碎事隐隐传递到耳旁,李山广听着不知不觉间睡着了。
      等醒来时已过去半炷香了,抬头看看太阳的方位,时间已经不早了该继续去劳作了。
      他站起身伸了一个懒腰,拿着锄头正待往地里走,便见正前方的小路上有一个人踽踽独行。
      那是一位僧人,月色的僧袍如昙若雪,气质飘然高远,给人一种身处世间,却不染纤尘的感觉。
      李山广的目光被他所吸引,愣怔的看着他缓缓走来。
      他离的很远,身影稍显模糊,乍一看走的不急不缓,事实上却快的惊人,短短几息间又近了十几丈,转眼其人便近在眼前。
      李山广就是普通的庄稼汉子,生活简朴,周围也都是普通人,从不于江湖上的人打交道,何曾见过这等超绝的轻功,只觉得这僧人好厉害,走路给飘的一样,一下子就飞过来了。
      他直接呆住。
      僧人在他面前站定,一双古井无波的眸子望过来,他面上没有笑容,然而眼神却是温温的,让人心生亲近之感。
      僧人合十施礼:“施主好。”
      “啊?”李山广还沉浸在方才的震撼中尚未回神,反应过来后急忙回礼:“这位大师好!”
      他未曾想到这僧人会向他走来问话,有些疑惑的眼神打量着他。
      僧人抬眸望一眼前方曲折的山岭,问:“请问施主此地可是曲岭?”
      “正是,曲岭一道。”
      曲岭呈望北向南、承东启西之势,地势西高东低层层递进,分为叁道岭,刚入曲岭便是曲岭一道。
      僧人的神情略一松,安心道:“看来贫僧没有走错路。”
      旋即,他又感激的答谢:“谢过施主。”
      李山广连忙摆手:“大师不用谢。”
      僧人又道:“往中南走是沿着曲岭一路南行吗?”
      “是的,曲岭通中南就这一条道,极是好走翻过几座山就是中南了。”
      僧人又是答谢一番,便辞别而走。
      李山广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,喃喃道:“这么有仙气的大师不知是哪个佛寺,应该抽空去拜拜的。”
      随后恍然惊醒,神色一变,满脸懊悔:“糟糕,忘记问大师出自哪间佛寺了。”
      他再去看时,前方那个洁净的月白色身影已如烟云般消失无踪。
      周遭是起伏山岭,溪水潺潺流过,溪流之后是用树木土瓦搭建的村落,稀疏的蔓延至远处。
      僧人走在乡野小路上,离村落越近,小路上人也渐多,孩童和路过的百姓都好奇的看着走来的僧人。
      这山村附近也有一间庙宇,可里面的和尚没有哪一个如同僧人这般风姿绰然。
      山里的人没有城镇人那么多规矩,待人看事含蓄守礼,觉得人好看,就盯着一个劲的猛瞧。
      顶着一众人的灼灼目光,僧人面不改色,神情仍旧淡然清鉴,目无波澜。
      走过村落便是寂静无人的荒山野岭,周围皆是曲折的山岭,鲜有人烟。
      “——啊!”
      一道惊惧的喊叫声自远处传来,打破了山间的静谧。
      僧人目光一凛,身形向前疾奔,几个飘落的虚影,踩着草尖如清风般飞掠而过,瞬息间赶到声音传来的地方。
      眼前是一个小山坡,乱石林立,陡峭难行,半山腰的位置上有一颗横长的小树,一个少年单手抓着树枝就挂在半空中。
      他背后还背了个竹筐,身体摇摇欲坠。
      “救命啊!”
      哭腔里夹杂着慌乱急切的呼喊声。
      这颗树不过是不足一年的小树,如何都支撑不了少年的体重,他在空中摆动的弧度加剧,树枝不堪重负断裂开来,少年惊叫着直直往下掉落。
      僧人正巧赶到看见这一幕,他提气飞到山石上,踩着几块凸起的石块腾飞向空中,手臂一揽接住坠落的少年,卸力后从空中缓缓落下。
      少年吓的面色惨白,此时还紧闭双眼,缓了几息后稍稍回神,眼睫轻颤几下睁开眼,入目便是一双清湛的眸子。
      僧人将他放到地面上,待他站稳后才收回手,温声问:“施主可还无碍?”
      少年抬目望向他,意识到是他救了自己的性命,眼底涌现感激之情。
      今日若不是他,他就要命丧荒野了。
      随即,摇了摇头惊魂未定的说:“没事没事,多谢大师搭救。”
      “施主客气了。”
      僧人看一眼他背上的竹筐,眸子里便浮现不赞同的神情,又道:“施主年龄尚幼,怎么独自一人来此采药?今日若不是贫僧及时赶到救下施主,后果怕是凶多吉少。”
      清越的嗓音里有几许教导的严肃。
      闻言,少年面色发苦,像霜打的茄子蔫凄凄的,垂着头说:“家母重病无钱买药,我就上山采些药材来给家母治病,见那山坡上有一株药草,便想要去采不成想一时失足……”
      说着,语气愈发的后悔,现在想来方才的惊险他还一阵后怕。
      为他的孝心所感,僧人生有动容,目含怜悯道:“贫僧略懂医术,若是不弃可让贫僧为令堂诊治。”
      少年眼睛一亮,面带喜色道:“太好了,谢谢大师。”
      倘若是陌生人道这番话,他还会心有疑虑会不会是骗子,但出家人皆是慈悲为怀,救济众生,他的话让人信服,况且他家境贫困,也没有可值得骗的财物。
      少年兴冲冲的说:“大师请随我来,我家就在附近的李杜村。”
      僧人明了,正是方才走过的村子。
      两人快走到家门时,少年才回过神来,他还没有问过大师怎么称呼。
      少年问:“不知大师的法号为何?”
      “贫僧法显。”
      少年低声念几遍他的法号老牢记在心,笑的见牙不见眼:“我日后定然会报答法显大师的恩德。”
      法显只是笑了笑,没说话。
      救他不过是举手之劳,他无需答谢,何况日后也不会再见了。
      法显来到少年的家里,篱笆围了一个小院子,叁间茅草房,家徒四壁,一贫如洗。
      少年带他去卧房,土炕上躺着一个中年女子,病容蜡黄,神情憔悴,压抑在嗓子里的咳嗽一声比一声强烈。
      听到响动声,女子掀起眼皮望过来,干哑的声音道:“咳咳……林儿回来了。”
      少年快步走上前,给她拍背顺气:“娘,我带了大师给你看病。”
      女子这才发现屋内还站着一位僧人,连忙起身答谢:“多谢大师。”
      法显见她病体孱弱,连忙阻止她起身,让其躺下开始诊脉,片刻后就有了结果,她患的是普通的伤寒,只是久病未医也没有药材,病拖的时间长变成了顽疾。
      他立刻出门去了附近的镇子里抓些药材又买了补品,熬煮好的汤药让少年喂给其母喝下。
      法显在少年家住了叁天,将那女子的身体料理好转后才离开,走时还把身上所剩无几的盘缠都留下。
      他现在是两袖清风,一穷二白。
      法显叹道:“只能沿路化缘了。”
      走出李杜村,根据路程计算约摸叁四日左右就能到中南,过了中南就是豫州。
      其实从渝州出发到豫州骑马只需二十几日,他足足走了一个多月还未到达。
      一路上见到各种灾祸他不能坐视不管,这一来二去就耽搁了不少时间,给人看病解难时又将马匹也给卖了,解那困苦人家的燃眉之急。
      剩下的路程全是靠他走过来的,走了月余时间轻功隐隐也有些进步,只是走着去宁州不知何时才能到达。
      耽搁的时间越长,人也就越难找,他心知急也无用,不如顺其自然有缘自会再见。